爸爸的第二次手術:仁愛醫院住院經驗
爸爸的第二個手術順利結束了。
現在感覺自己已經跟仁愛醫院很熟了,知道哪台電梯比較快、哪條樓梯才是真正的王道。雖然實際也只去過醫院的三四層樓,遇見的也只是眾多醫護中的幾位,但這座建築的節奏與氣味,已不再陌生。
醫院是現代人無可避免要去的地方。當你還不需要走進來時,會覺得這裡離自己很遠。但一旦成為住院或陪病的一員,便會開始熟悉那股獨特的氣味、那些奇異又不可抗拒的規範——幾點不能吃、幾點不能喝、等排氣才可以喝水。你不再是自由人,而是暫時住在這個世界裡的「公民」,等待如上帝般的醫師宣判你何時可以離開,而出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會說一聲:「恭喜。」
三總急診初體驗:J 的車禍與報案流程
昨晚我又回到了醫院,不過這次是三軍總醫院的急診室。
傍晚時手機響起,心裡突然浮上一絲不安。接起電話,是 J 的聲音。他被機車撞了,手肘受傷。我立刻要他傳位置,收拾好健保卡、居留證、衣服、水和食物,冷靜地搭車前往三總急診。
急診室永遠人滿為患。醫護人員氣定神閒地穿梭其中,跟電視劇裡的 ER 完全不同。等了許久,終於處理好 J 的傷口。護士用手機與尺拍下所有傷痕,詳細記錄——這種時候,傷口竟像是一種證明、一份財產。
接下來進入報案流程,從內湖潭美派出所、到事發地點照相、再一路輾轉到負責該區的東湖交通隊。那裡像一個被遺忘的地方,電梯老舊、空間幽暗。
調監視器時才知道:河濱公園的攝影機畫質極差、故障率高。警察弟弟試著委婉地解釋,影片對我們不利。J 的呼吸急促了起來,看著影片的眼神一動不動。最後他長歎一口氣,說了句:「算了。」
回家的路上,他輕輕地說了聲對不起。我問為什麼,其實我心裡早就知道。
爵士音樂會現場心得:Wynton Marsalis 在台北
上週去聽了 Wynton Marsalis 的戶外爵士音樂會,主辦是凱基投信,真的很厲害能邀請大師來台。
演出場地就在台北敦化路旁的開放空間,這種美式 casual 感的現場,對我來說比音樂廳還對味。朋友問我要不要進國家音樂廳聽另一場,但我其實不太喜歡正襟危坐聽爵士,那反而會讓我分心。
Lincoln Center Jazz Orchestra 是我聽過最厲害的 big band。合奏時的緊密度、即興時的自由與炫技、音量的細膩控制——都太強了。
其中一首《Hot Pot》一出來就讓我驚呼,好有中國味!但又透著濃濃的西方視角,像是一秒回到五光十色的老上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