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小孩好像都是聽睡前故事長大的
這個文化好像跟我成長經驗沒什麼重疊
唯一相似的
是小時候媽媽在跳蚤市場買了一套英文教學錄音帶
雖說是英文教學
但更像在講故事
配上背景音效
我幾乎每個晚上都聽
聽到睡著
最近我愛上了聽故事
躺在床上聽著J讀著小說
腦袋消化著聽到的文字
開始形象化小說的情境 每個人物
也很常聽到睡著
但那時會發生一種最迷幻的境界
我會開始做夢
而J念的每一字都會在腦中變成夢境
而我就像戴了VR虛擬實境頭盔一樣
置身於3D的故事中
每當這樣幻覺般出現時
就讓我意識到
人在睡著後 腦袋還是可以瘋狂運作的
第二本書With the fire on high快聽完了
J閱讀功力大進 能說能演
自帶口音轉換
跟第一本書Rabbit cake一樣
都是從一個未成年女孩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
With the fire on high主角是一個未婚生子的17歲女生
而Rabbit cake是一個想要調查媽媽死因的12歲小女生
我很欣賞J詮釋第一本書那個12歲女孩的口氣
充滿好奇心 純真
可能跟他這個人個性有某種層度相像
所以唸起來 真的讓我有種
J乩童被上身的感覺
以前在上歌詞寫作時
我老師很喜歡講一個字furniture(傢俱)
傢俱指的一個內容的情境
他喜歡舉的例子就是 Beatles的Penny Lane
大量地文字貼近地形容為什麼
Penny Lane is in my ears and in my heart (潘尼巷在我的耳中也在我心裡)
我覺的這兩本書
都有非常好的furniture
因為這些合宜的傢俱 情境
讓我毫不吃力地進入到書中
J非常喜愛With the fire on high這本書的作者
她寫的另一本書The Poet X
J讀完後推薦給在高中教書的哥哥D
D也激賞 決定讓它成為學生的指定讀物
J一直跟我說
她真的有很好的writing skills
所以我在聽這本書時
就仔細的聆賞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優秀寫作技巧
到底是什麼呢
除了有合時宜的furniture
語氣人物描述都很精準之外
各種修辭運用的恰到好處
昨天聽到一句
''I take the hurt feelings and fold them small, tucking away in the corner of my heart. Right now, they don't matter. '' (我將受傷的情緒折疊成小小一塊,塞進我心裡的角落。現在,那些都不重要了。)
fold the feelings small
這個形象化的轉化我很喜歡
tucking away 跟corner of my heart
好像真的讓心變成一個空間 收藏著種種情緒一樣
原來優秀的英文寫作
不需要咬文嚼字
能夠巧妙地 不偏不倚地傳達情感才是小說文字真正的使命吧
----------------------------------------------------------------------------
一首近來很喜歡華語歌曲
知更的風箏/白雲
一首完全用美國indie pop的精神 和聲 sentence所創作的歌
每一樂句都飽滿
包括後面的吉他solo都是那樣zesty
有滋有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