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

You Say Goodbye Easily_壞特?te

盤點一下我近三個月看的書:

看完的有:Becoming、傾聽的力量、原子習慣、The Alchemist、Atlas of Heart 、後時代臉書、撒哈拉的故事

正在看的:A Promise Land、Man searching for meaning

不打算看完的:三體、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海水正藍


不打算看完的書

決定放棄的當下其實還是有點可惜 

跟「真的不看完嗎」這種想法糾結 

但後來又在某個書中看到一句話

不是每一本書都要讀完的,汲取你想要的精華就好


雖然知道三體這本書後面格局很大  一系列的大翻轉

但裡面對話我真的受不了 

太生硬 無法咀嚼

忍痛說掰掰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我是用audible聽的 

是作者自己唸的

也是聽了老半天 (我聽了兩個半小時,還有八個小時)

發現真正獲得的資訊 真的很少

不確定是聽不懂 還是作者真的說的很不make sense 

總而言之 就是既不好聽 又不好幫助入眠

雖然這本書是商業書籍暢銷的始祖(1989年出版)

很多成功人士的推薦

但無奈我就是不能吸收

也是忍痛說估掰


我一直很希望

能夠每讀一本書 看一部電影

就寫一篇心得

記錄且整理一下吸收到的養分

梳理思緒  才能記得我到底看了什麼


不過寫心得 真的是要很花時間

常常必須回去再多翻幾次 

找到真正喜歡的quote 

也要仔細想一下

為什麼自己會喜歡這本書

是不是其實

唸書都應該是要這樣反覆閱讀才是正理

那樣做的話也是蠻麻煩的

-----------------------------

上禮拜六

跟美國友人莉莉相約 每雙週線上聊天


莉莉

給我的感覺 就是小時候交的朋友

單純又很親密

不用擔心說話的藝術 

兩個人在對話之間 沒有什麼猜忌或是不滿

全然為對方感到開心

或為對方難過而感到難過


第一次見到莉莉

是在美國洛杉磯一個邀約制的networking組織 叫做The Table

所有跟電影產業相關的人都可以去參加 

但因為在網路上都查不到 

必須要有會員帶你進去才行


那時後 邀約我的是一位 

事業有成的配樂家朋友Nick 

他也是我在另外一個networking event認識的 

有點算是我的mentor  

教了我一些業界的生存術

也帶領我參加 Table


Table 的地點每週都不一樣

我只去過一次 辦在一個半戶外的餐廳

大約有五十到一百人來

其中 我唯一記得的人 就是莉莉


她長得非常美麗

有一頭紅色的披肩大波浪秀髮

那天 她遲到了

出現的時候 全身穿著黑色緊身皮衣 

上身是無袖的 完全就是龐德女郎 

看到她的時候 我心裡就想

不虧是LA 隨隨便便的路人看起來都像電影明星

她精緻的五官 讓人忍不住多看她幾眼


networking的時間到了

可能真的是緣分

她就站在我旁邊 我們兩個都沒有在跟人說話

她朝著我禮貌的微笑了一下

我說「你不冷嗎? 我車上還有一件外套要不要借你?」

她才彷彿意識到 自己在十度的低溫穿了無袖

「啊我也有帶,放在車上,我剛剛電影audition完趕過來,現在都還很熱。」


這就是我們開始認識的起源

我們再自我介紹了一下 就分開各自找人聊天了

因為在好萊屋的世界

演員跟配樂是最沒搞頭的

大家都該去認識導演跟製作  才有工作機會

雖然我很常「浪費時間」在跟演員聊天

但那次就有點不了了之


參加完了那次的Table 我就再也沒去了

但我加入了Table 的email 群組

到今天我都還每天收到個三四十封的信

這個 email 群就是工作機會的來源

每個人都會在上面po一些介紹自己 或是徵人的啟示


幾個月後某一天 

我看到來自莉莉的一封信

介紹她自己  是個演員也是個歌手

想要認識導演 或是音樂人 

我就回覆了那封信


於是我們的緣分就開啟了

她到我家來

跟我說她寫了一首歌想送給媽媽

但只有歌詞跟旋律


我幫她的歌寫了和弦 

幫她錄音 編曲 混音

最後生出來一首歌

我們都很喜歡成品 


在那幾個禮拜 

我們很頻繁的見面 

天南地北的聊天 忘記時間

自此之後

她成為我在LA最常見面的朋友


我們兩個幾乎是同時愛上畫畫

(但我只有畫畫一陣子 她卻一直畫到今日 還接案幫人畫畫)

我們一起完成了她床櫃上的向日葵繪畫


我畫了她喜歡的櫻花送她當生日禮物



我請莉莉幫我畫了北極熊跟台灣黑熊在雨鞋上 她畫的超級好




莉莉是個神奇的人

出淤泥而不染


在最保守的環境 (田納西州的基督教家庭長大)

竟然可自己發展出先進的自由平等思想

她從來沒有去學校上過課

從小都是home school 由媽媽教


她的家就像中部普遍的基督教家庭

家裡有六個小孩 (每個都長得很好看)(不是重點)

爸爸是典型的保守派大男人主義 (也很帥)(也不是重點)

在她住的郊區開診所 

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

但對媽媽就像是對待僕人差不多

所以在我認識莉莉的那會兒 

她媽決定要離開她爸爸 展開新的人生


爸爸個性保守 想法也保守

對於莉莉想要做一個演員這事完全無法接受

覺得跟去當妓女差不多

莉莉說 「我已經十八歲了 有權力決定我的去處」

於是有錢老爸烙下狠話  切斷她所有金援

想說沒有錢 女兒應該很快就知難而退


沒想到 莉莉花了她一大部分的儲蓄

買了一輛兩千元的二手車 

直接就從田納西獨自開車的LA來

從此揮別了保守的田納西 保守的家庭

那一年是2017年


五年過去了

莉莉中間在不同餐廳打工

包括有名的連鎖店 Bubba Gump Shrimp

到現在在咖啡店當Barista 

她自食其力 付房租及所有生活費

中間也接了不少廣告 模特兒

並參與了她夢寐以求的電影工作


她報名演戲課程

她花錢付我這個小音樂人做音樂

她還換了車 (本來那個兩千塊的二手車太常壞掉了)

父母離婚後 

她爸個性也變好了一點

父女關係漸漸修復

爸爸也飛來LA看她幾次

雖然莉莉還是婉拒他的錢

但他們現在關係是非常平等的


這次在電話中

她跟我說新工作 (咖啡店當咖啡師)的同事工作時對她不停大吼髒話

對方私底下吸毒 找其他同事開趴

但她不想吸毒 也不想跟他接近 就始終在圈子之外

工作時的言語暴力 讓她決定跟主管說

但主管平時又是個爛好人 應該也沒辦法真的幫助她

 

她說 

「明天我就要回去上班

我很緊張  全部人都會知道是我去講同事壞話

我有種不好的預感。」


我建議她連續一個禮拜

都請朋友下班以後來接她

不要自己回家 不要讓同事知道她家住哪


這幾天我每天都在想她上班的害怕情形

希望惡霸吸毒同事趕快離開

雖然隔了一個太平洋

彷彿是不同的世界

但我還是很擔心

祈禱不好的事不要發生在她身上

因為她真的是個很棒的人

-------------------------------

主題曲想要放

壞特?te 的 You Say Goodbye Easily


講到壞特 這個金曲獎最佳新人得主

好像媒體上都著重在她曾經的斜槓身份

也就是一名實習外科醫生

因為怕被同事認出

出來表演都是帶墨鏡 

得獎以後又被嗆 

說得金曲獎得主的外科醫生 你放心給他開刀嗎


先不論人家已經沒在斜槓了

如果她真的打算繼續斜槓下去

我個人是覺得要給他開刀 我會很安心啦

因為連斜槓做出來的音樂

都強成這樣 屌打所有全職音樂人

我會很相信她斜槓當醫生 

也可以做很好的


人的能量是不可小覷的


壞特的音樂

也是在台灣樂壇幾乎是聽不到的成熟fushion 

說是lounge acid 也很合適

當背景音樂 那種酸度恰到好處

說是R&B soul 那種要全神貫注的音樂

也絕對會被她音樂豐富的元素吸引得牢牢的


其中最有趣的

是她行雲流水的中英文轉換 

有時還穿插台語 (有一首叫做shadow也非常經典)

幾乎有點察覺不出

好像發明了一個中英文的融合口音

一點都不刻意

也不假掰

好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