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

Magnificent_Oh Wonder

最近在看一本英文書

叫做Atlas of the heart 

目前好像沒有中文版

直接翻譯的話 

中文是:「心的地圖」

作者是近年很有名的心理學家 Brené Brown

以前我blog上有放一篇同理心 與同情心的差別 就是來自她的演講

是一個能夠解釋複雜心理學  讓大眾都立刻能心領神會的學者

說話也很有魅力


這本書強調「語言」與「情緒」的交集與相輔相成

認為給自己的情緒貼正確的標籤

也就是有對的認知

才比較能做合適及對應的處理

書裡解釋了快一百個跟情緒有關的字

細分awe 跟wonder 或是joy跟happiness的差別 


其中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章節

章節名稱叫做places we go when we fall short 

當我們覺得自己不足時所產生的情緒

其中一個主角是shame 

羞恥 (中文最能對應shame的字應該就是它了 但仍不是很精準)


作者自稱是shame的專家

研究羞恥這個心理狀態超過二十年

她訪問幾千人

到現在 她能很輕易的就看出什麼樣子的行為其實是來自shame

其中有兩項 

一般人可能完全不會跟羞恥聯想在一起的

一個是自戀狂 一個是完美主義


書中形容自戀源自於對平凡感到羞恥及害怕

而完美主義則是對自己的不完美感到羞恥 

害怕犯錯 害怕別人批評 覺得自己是不夠的

羞恥的定義 是一種認定自己不足、有缺陷而產生的痛苦

它是一種social emotion 

是在跟人相處或跟別人相比之下 得到的情緒


書中提到

大家常會誤解這個字的意思 (先不管中文,就單看shame這個字)

常常會誤用 shamesless 沒有羞恥心  

覺得沒有道德就是沒有羞恥心

事實上

很多偏差的行為 恰巧是因為這個人有太多的shame 

shame is not the cure, but the cause 「羞恥不是解藥,而是問題的來源」

有偏差行為的人 不需要更多羞恥感

而是需要accountability (為行為負責) 及empathy (同理心)


我在看這段的時候

想到現在年輕人很常說的 「我就爛」

會講出這些話的人 不是沒有羞恥心 

而是沒有accountability 

反正做不好 就怪別人 或是怪自己爛

行為上也沒有什麼改變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

Where shame exists, empathy is always absent

這句話真的不大好翻譯啊

試著翻譯看看的話:

「當羞恥感油然而生時,往往同理心是消逝的。」

這句話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方向

shame同時代表著著別人對自己的羞辱

所以也可以解釋為

「當羞辱發生時,往往(對方)是缺乏同理心的。」

但不論是自我羞辱 還是來自外在

當它發生時 同理心就是不在家

而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書中有很多像是這種暮鼓晨鐘的話 

開啟了我對神秘心理地圖的理解

真的很有趣

同理心就是羞恥的解藥

這是以前從沒想過的一些連結


看完這個章節 心有戚戚

也意識到一件事:

我其實就是個「非常不完美的」完美主義者

因為知道自己粗心 表現往往差強人意

所以老是喜歡跟別人說我不是完美主義者 打打預防針

可是內心是非常害怕別人覺得我不足的

也很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

總是害怕別人隨便說句什麼

就會不小心就撈出那份不願面對的羞恥


因為這種shame 

會讓我把壓力提升到百分之兩百

交出去的案子怕有錯誤 有時會擔心到睡不著

交出去的作品 會擔心是否符合預期

別人若回覆好棒喔 就開心的跟什麼一樣

別人覺得 恩你還可以更好  就沮喪到不行 


這些聲音可能疊加了來自父母、老師或是人生聽到的各種批評

「你就是粗心,考試才考不好」

「你就是不努力,才上不了公立學校」

如同書中說的 

羞恥會在批評中越來越根深蒂固

你就是XXX(負面的形容詞),你才會XXX(糟糕的情況)


但長越大,我就發現

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的

會犯錯才會成長 創意也是來自不停的「犯錯」

所謂粗心 是沒有循規蹈矩的照著別人的「正確思維」 走

不努力? 很有可能就是不喜歡、不擅長這個項目

很多成長中看上去失敗 其實未必是不好的

但是營造出一種是自己不足、有缺陷的羞恥或是羞辱

才是真正有害的


書中說

Perfectionism is about perception and there is no way that it could be attainable

完美主義是別人對你的看法,而那是你絕對無法掌控的

也明白了

原來完美主義

其實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心理狀態 不應該被鼓勵


這本書我快看完了

剛剛結束了倒數第三章 places we go when life is good 

其中有一點也覺得蠻值得思考的


很常聽到有人作「感恩練習」或是寫「感恩日記」

就是說出或是寫下一天之中讓你感恩的三件事

會讓你學習更正向

我以前有做過一個禮拜 但沒什麼立即見效的作用 就半途而廢了


但書中強調 

研究顯示  快樂(joy)跟感恩(gratitude)是一個相互輔助 螺旋向上的正相關 

你越快樂 就會越感恩 

越感恩 就會越快樂

快樂是對生活大小事 對自己 對別人 的一種肯定(appreciation) 


仔細想想 

好像就是這麼個道理

當我很快樂時 我就會跟J說 

我好喜歡你 

我怎麼那麼幸福

謝謝你跟我在一起

這些都是一種感恩 或是一種appreciation的換句話說


----------------------------------------------

來首愛團Oh wonder的新歌 

Magnificent





以前好像有放過他們的歌

他們來自英國

經歷交往 

到疫情期間快要分手 

他們共同創作22break這張專輯

透過音樂療癒 也分享他們的感情心路歷程

去年八月 兩位步入禮堂

也算是樂壇的一樁美事


他們的音樂不但很groovy 

音樂語言詞彙豐富  風格也不侷限

電音 爵士 funk 民謠 結合indie的實驗精神  

且音樂的內容很有意義

想要傳達的故事很明確

每一首都在水準之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