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

あなたがいるなら _Cornelius

 今年的11月11日光棍節

有一場風風火火的運動

「獨立書店集體歇業」

抵制1111的另個名稱 :「電商雙十一購物節」


雖然我不文青

人生踏進的獨立書店也沒幾間

但社群網路上對獨立書店的同情或支持聲浪

還是不停的飛濺到我

也不由得關注了這個活動


今天看到一篇臉文 

説多年後看完電影⟨電子情書⟩後 

看懂了更多以前看不懂的 

小書店與大書店的不戰而敗

就算是獨立小書店有許多溫馨可取之處   最終還是關門大吉

文後最後以「請消費支持你喜歡的店家吧」作結


不禁讓我思考 獨立書店存在的必要性 

以及如果網路上可以買到便宜的書 

為什麼要花比較貴的錢去獨立書店買呢

大家到底喜歡的是 獨立書店的氣氛 還是 其他的什麼呢?

獨立書店代表的是書店自己

還是代表出版社 甚至 作者?


以前去Portland的時候

那裡有一間號稱全世界最大的獨立書店 Powell's Books

我連續兩天下午都坐在裡面看書

那裡散發出濃濃 「愛書」的氛圍

很具感染性 

讓每個人一踏入就會陷入閱讀的世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  是每一本書

都有員工手寫的推薦小卡

稍微講解為什麼這是值得一看的書

讓我想到早期誠品音樂

專輯也會附員工短短的樂評 

而音樂知識豐富的員工 總是可以指引你找到更好的CD


對我而言 

實體店面最大的優勢與精髓

其實是人 

人有溫度 對話有溫度 手寫的字跡有溫度

人的知識 人的推薦 人的交流

這些都是網路書店不具備的


但  台灣的獨立書店具備了嗎?


有時候我會想

「市場不買單的東西 就代表的確有進步空間」

有時候 又會轉念一想

「美好的東西,應該要想盡辦法的保留下來,就算是不符合市場法則的」

台灣的獨立書店  尷尬的杵在我這兩個想法的中間

有點美好 又 好像有一些進步空間

我指的進步空間

是如何吸引受眾的做法


總覺得 獨立書店的競爭對手

不是所謂的電商 

而是手機上的垃圾文章

這些社群霸佔了人們大多數的時間

而不願意去看書 甚至買書


書店與網路書店

應該要合作宣揚 書本的美好

畢竟 現在看書的人們越來越少 越走越遠

獨立書店跟大書店打仗瓜分領土 打完再跟電商打 

打完發現 領土早就都消失了 還有意義嗎


其實我既非小書店派 又非電商派

我是圖書館派 

在美國 尤其是我居住的灣區

圖書館的經費多寡 曾是公投的議題 也是多個議員的政見

因為 圖書館是美國這塊土地上

唯一 (真的是唯一)

平等吸收知識的地方

不論你是誰 都可以走進去

不用點咖啡 不用買東西 不用消費 就可以坐一整天

拿一生都看不完的書來看


圖書館 是我心中 最接近世界大同的場域

比起獨立書店

我更不希望圖書館消失

不但不消失

要越來越酷 越來越有特色


讓閱讀是一件免費的事 

聽起來很完美

但作者跟出版社 都需要生存

就算政府出錢買書

當書本脫離市場機制時

又如何能競爭而進步呢?


獨立書店抗議電商削價競爭

那要是讀者就真的沒那麼多錢呢?

那他們是否就沒資格買書了?

這樣符合獨立書店的精神嗎?


想一想 越覺得這個問題好深啊

-------------------------------------------------------------------------


小山田圭吾Cornelius的あなたがいるなら (if you are here)

被Beck稱為來自未來的聲音

Cornelius前期的作品實驗性滿滿

1997的第一張專輯Fantasma

無拘無束的使用各種音效 合成器 與搖滾

充分感受到他爆炸性的創作活力


相隔二十年

對各種音樂元素的駕馭 顯得游刃有餘

平靜簡單  又 精緻豐美

內斂的音效 流暢的吉他句子

對於切分音跟有一點dragging的感覺

好聽有特色

加上將音樂全然視覺化的mv

覺得是個很成功的作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